夏季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強對流天氣,連續的暴雨讓許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積水,導致蚊蟲肆虐,給人們帶來極大的困擾。在此我們節選了《鼠、蚊、蠅、蟑“四害”防控知識90問》中的蚊子10個問答,幫助粉絲更深入了解蚊子的習性及科學正確的防蚊方法,助你在多雨的炎夏遠離蚊蟲困擾。
我國古代對蚊蟲早有認識,漢代《淮南子》中 “孑孓為蚊”一語,已肯定蚊蟲是由孑孓(蚊幼蟲)蛻化而成;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亦載“蚊,處處有之,冬蟄夏出,晝伏夜飛,細身利喙,咂人膚血,大為人害”;關于防制蚊蟲,如端午用艾、蒿驅蚊滅蚊的記載就更多。總之,人類與蚊蟲的斗爭,已有不下兩千年的歷史。
家庭中廢棄的易拉罐、瓶、盆、泡菜缸(腌制缸)、澆水壺、盆景、花瓶、冰箱接水盤等小型容器積水,都是蚊蟲孳生的主要來源地,要及時清除。
只要有積水,就可能有蚊孳生,大到湖泊小到雞蛋殼。一些生蚊的特殊場所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如綠化地中廢棄的飲料瓶、吃剩的飯盒等小型容器,廢船,苗圃中的花盆,釀造廠、飲料廠的各種瓶罐,修車廠中的輪胎,建筑工地的毛竹筒及積水等等。
蚊蟲是完全變態昆蟲,其生活史有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蚊蟲生長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氣溫,當氣溫在20-30℃情況下,常見蚊種的生活史周期分別是:淡色庫蚊需7-10天;白紋伊蚊需8-18天;中華按蚊和三帶喙庫蚊需13天左右;騷擾阿蚊需14-17天。一般卵為1-2天;幼蟲5-7天;蛹1-2天后羽化為成蚊。不同的蚊種產卵數量各異,如伊蚊產卵為60-180多粒;按蚊為100-200多粒;庫蚊為100-320多粒。通常情況下,蚊蟲卵的孵化率為76.2-95.4%。
蚊蟲的孳生地主要是水。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積水,如溝渠、河浜、池塘等;另一類是非自然性積水,如缸罐容器、樹洞、竹節、石穴、防空洞、洼地等。防制蚊蟲,對能清除的孳生地要及時進行清除,對不能清除的孳生地可以用噴灑滅蚊幼劑和養魚的方法控制蚊幼孳生。
家庭中廢棄的易拉罐、瓶、盆、泡菜缸(腌制缸)、澆水壺、盆景、花瓶、冰箱接水盤等小型容器積水,都是蚊蟲孳生的主要來源地,要及時清除。
只要有積水,就可能有蚊孳生,大到湖泊小到雞蛋殼。一些生蚊的特殊場所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如綠化地中廢棄的飲料瓶、吃剩的飯盒等小型容器,廢船,苗圃中的花盆,釀造廠、飲料廠的各種瓶罐,修車廠中的輪胎,建筑工地的毛竹筒及積水等等。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傷口處涂抹堿性的肥皂水,或者用鹽水涂抹沖洗傷口來軟化紅腫緩解癢痛。或選購市面上的止癢產品,如欖菊花露水,驅蚊又止癢↓